春节临近迎来祭扫高峰,看一看近年岛城传统风俗人情新变化
半岛记者 李峰
(来源:半岛都市报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A13版)
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,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,春节是其中之一。在岛城,许多家庭会在除夕扫墓祭祖,后将先人牌位或照片摆在正厅,陈列供品,全家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先人“请”回家过年。但祭祖人群过于集中带来的安全问题、烧纸习俗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殡葬管理部门。不过,近年来随着岛城文明殡葬、环保祭奠的宣传,提前“请灵”、鲜花祭祖、网上追思等形式也逐渐被市民所接受,在缓解相关部门压力的同时,也对传统风俗人情有了新的诠释。
提前“请灵”避“扎堆”
在北方,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,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。近几年,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,除夕祭祖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。
1月16日,记者从青岛市殡仪馆了解到,近几年从腊月二十三“小年”开始,人们就陆陆续续开始入馆祭拜了,一直持续到除夕。这其中包括:旅游过年的家庭,到异地和亲人团聚的家庭,想早日把亲人请回家尽孝的家庭等等。
市殡葬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说:“现在市民也都知道除夕这一天馆里人满为患,安全隐患大;而烧纸污染严重,既弄脏了供品,又伤害了市民身体健康,甚至有的市民穿的过年新衣上落满了纸灰。因此不少市民为避免除夕扎堆“请灵”,选择提前把先人‘请’回家,除夕当日遵循居家祭祖的传统,摆供上香叩拜,这样既能早尽孝道,教育子女,又能远离污染,干干净净过新年。”
鲜花祭祖寄托哀思
“这几年用鲜花祭奠故人,也是种不错的祭祖方式。”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,自己准备在春节前夕挑选鲜花祭奠已故的父母。“今年除了想买一些白菊花和黄菊花之外,还想选购一些颜色较为清淡的百合,以此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。”
现在,不少思想开明的市民在除夕祭祖时,会到青岛市殡仪馆的文明祭奠区,为先人摆上供品,敬奉鲜花,表达心意,身体力行传播“环境保护,匹夫有责”的现代理念。李先生说:“以前过年来祭扫,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烧纸的烟味很呛人。近几年可能是因为雾霾的关系,市民都很注意,烧纸的少了很多。我觉得通过鲜花祭奠亲人这种方式挺好的,大家都行动起来,也算是对扛霾做了点贡献。”
岛城也可网上追思
“现在岛城还有不少人接受了网络祭奠的形式,这种形式其实不悖于传统祭祖方式,只是传统祭祖方式的继承与延伸。”市殡葬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说,“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祖活动,网络祭祖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。在祭祀网站上,用户可以自主创建纪念馆和网上陵墓,可以直接用鼠标点击和拖拉‘供品’和‘祭品’,模拟完成动作逼真的献花、点烛、烧香、献祭品等传统祭奠活动;也可以敲击键盘发表留言、追忆文章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。”
记者了解到,此种祭祖新风特别适合春节不休、远离家乡的游子。他们回家祭祖不便,选择在网上寄托哀思。虽别于传统方式,但诉说一样的情怀。目前,在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官网上,也开辟了专门供市民网上祭奠的“网上追思”区域,已有不少市民在此发文留言,以寄哀思。